3月24至3月26日,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名橋梁領域專家匯聚貴陽,參加第三屆山區橋梁建設與管養技術創新大會。
大會現場
3月25日開幕會上,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、副董事長、總經理趙渝代表主辦方致辭,對貴州省公路學會的悉心指導表達了感謝,對出席活動的各位領導、專家、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期待。趙渝介紹了貴州路橋集團30年來參與交通建設取得的成績,并熱切期盼能和與會專家、學者們共同參與新成果、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材料的展示和應用,促進產、學、研無縫銜接,繼續為共同推動山區橋梁建設與管養技術創新提供經驗、貢獻智慧。
趙渝致辭
以橋為媒、高峰對話、深度交流。在主論壇上,集團公司第四分公司副總經理、總工程師李釗以金烽烏江大橋為例作了“基于精細化建造的山區懸索橋鋼桁梁智能施工關鍵技術”的經驗分享。內容涵蓋研究思路、主要創新點、關鍵技術、技術先進性、社會經濟效益等多方面。針對山區懸索橋鋼桁梁綠色建造施工的關鍵共性問題,李釗重點圍繞鋼桁梁(無需N+1現場預拼)數智化虛擬拼裝技術、山區懸索橋鋼桁梁(無二恒等代)跳序剛接施工工藝、纜索吊機的信息化智能裝備改造的突破與運用進行了詳細的闡述。
技術賦能建設,給項目施工帶來了綠色優勢、質量優勢、安全優勢和經濟優勢。“無N+1預拼裝的鋼桁梁全過程虛擬拼裝施工技術將安裝工期縮短48天,節省了2千平方的拼裝臨時施工場地。北斗定位系統的智能化纜索吊機系統讓吊裝作業時間縮短了15天,只需45個操作管理人工工班,無二恒等代鋼桁梁節段跳序剛接的施工工藝讓工期縮短了24天”。李釗用數據說話,讓大家看到了推廣前景。
李釗作經驗交流
3月26日,專家學者們親臨金烽烏江大橋實地參觀,邊聽金烽烏江大橋在綠色、智能、創新上取得的成果,邊欣賞其屹立于230米烏江上空的魅力,腳踏實地感受實體工程的技術與細節。
參觀人員集體合影
省交通運輸廳、省公路局、省交通質量監督執法支隊、省公路學會,貴州高速集團、貴州交建集團、貴州省公路開發集團、貴州勘設股份、貴州公路集團、貴州橋梁集團、貴州鋼繩、四川省交建集團、中鐵寶橋,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、重慶交通大學、貴州大學、深圳大學、西南石油大學,中鐵二院、中鐵四院、四川省公路設計院、中交一公院、中鐵長江交通設計集團、浙江數智交院、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院,貴金高速、貴平高速、六安高速、安盤高速,柳州黔橋公司、江蘇卡斯特橋梁構建有限公司、長沙金碼測控公司、鄭州中原思藍德公司、上海同禾工程科技公司、橋梁工程與技術網等有關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參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