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7月,貴州省在建高速公路2020年度“交通工匠”命名活動在貴陽隆重召開。會上宣讀了貴州省在建高速公路2020年度“交通工匠”的命名決定。都安24標現場技術員袁諒榮獲貴州省在建高速公路2020年度“十佳技術員”稱號。
“3,2,1!通了通了,上去跑一趟...”6月28日凌晨零點,都安高速全線正式通車運營。0時0分01秒,專門守在站前廣場的袁諒駕車駛入收費崗亭,成為從廣順收費站開上都安高速的第一位駕駛員。
“我們從這個站進出過很多次,在都安高速上跑了很多趟,但這是我最興奮、最自豪的一次!”作為都安24標的技術員,袁諒和都安高速一同成長,實現了從0到1的蛻變,“都安高速正式通車了,畢業后進入項目的一幕幕都在我腦海里回放。”
2018年7月,袁諒進入貴州路橋集團路面工程分公司,在都安高速第24標項目部擔任現場技術員。他第一份工作就是協助管理上壩大橋下部構造施工。在現場摸爬滾打,工裝沒有一天是干凈的。“衣服很少有稱展的時候,不是灰塵撲撲,就是沾滿了鋼筋銹。好多人都以為我是施工班組來的新人。”袁諒笑著說,現場技術人員其實就是“工人”。
七八月份是太陽最火辣的時候,施工現場幾乎沒有遮陽的地方。“在上壩大橋這個項目,我真真實實被曬脫了幾次皮,曬得黝黑。”看到在城市上班的朋友們西裝革履,不用經歷風吹日曬,袁諒心里也有過動搖,“特別是打電話給家里的時候,家人都在問,‘你究竟是在做什么工作?又黑又瘦!’但沒辦法,我是真正喜歡這個行業。”
“管安全、管質量、管技術、管協調,真正想要管好這些,我們就必須守在現場、全程跟班,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、化解風險。”2020年11月28日,廣順連續多日強降雨,都安高速24標MK3+870處的大邊坡出現“險情”,多處山體出現不同程度的塌方。為及時消除隱患,工區負責人及時上報險情,項目部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處置方案,派袁諒趕到現場并妥善開展搶險任務,“邊坡陡峭,高度太高,泵車無法作業。我們當時只能用人工搬運的方式,把一桶一桶的砂漿提到高邊坡處。”眼看馬上就要下雨,袁諒擼起袖子,卷起褲腳,加入到砂漿搬運隊伍中,“一桶其實也沒多重,七八斤的樣子。就這樣一趟趟運了一下午,我們終于在大雨之前完成了邊坡排險任務。”
袁諒時刻把安全記在心上,同時也奔跑在科技創新的路上。在平寨大橋橋面鋪裝施工期間,項目團隊準備創新采用整體式臨時伸縮縫,22歲的袁諒被選中作為技術“排頭兵”。“根據大家討論的可行性方案,我們需要先進行一段試驗,看效果。年輕沒經驗,而且做的又是首條整體式臨時伸縮縫,所以當時壓力可大了,總想著我們要做的是樣板工程和參照物,不能丟臉。”為了熟練掌握項目施工技術,袁諒每天深入施工一線,在施工中不斷摸索,晚上對施工中發現的問題和困難,不斷進行思考和總結,還在網絡上和書本上查閱大量資料,快速掌握相關知識,為施工創造了條件。“整體式臨時伸縮縫工藝,可以保證伸縮縫預留鋼筋不變形,槽口不破壞,避免二次清縫。可以說,這個工藝不僅能節約工期與費用,還能更好地確保伸縮縫處的行車安全。在后來的項目中,得到了廣泛運用。”袁諒介紹。
在這三年里,袁諒走遍了都安24標各個施工點的大小現場,曬脫了很多層皮,在工作里吃過不少“苦頭”。隨著都安高速的建成,他也磨煉成了一名優秀的現場技術員。
在都安高速通車20天后,袁諒收到了工作以來的第一個大獎——“十佳技術員”。他說,這個榮譽是一種肯定,也是一種鞭策,黝黑的臉上有著堅定,“‘工匠精神’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呼喚,這種精神代表當今時代的需求,這也是對技術人員提出的一個要求。成為一名合格的‘工匠’是我的職業追求,這也意味著我需要更加努力去學習、去工作、去創新。”